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王一涵)当前互联网发展与移动设备普及,使未成年人触网愈发低龄化。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暴力、隐私泄露、虚假信息等AI技术应用风险,给未成年人带来威胁。因而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十分迫切。8月25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布28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立项清单。入选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涉及未成年人应用安全指南》引人关注,该项国标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中网联)推动立项。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2025年28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立项的通知》
记者从中网联相关部门获悉,前期深度调研已为标准立项筑牢基础,未来有望改变未成年人与AI的相处模式。未成年人安全意识薄弱,上网时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受网络不良信息干扰,甚至遭受不法侵害。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技术发展,虽让多模态信息生成更简单便捷,但也导致未成年人接触的应用和网络中,充斥着更多机器生成的虚假、有害、诈骗信息,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
图为AI生成
不过,人工智能技术也能降低风险。例如,通过面部识别、声纹识别智能识别未成年人身份,保护隐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过滤不良内容,守护身心健康;借助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分析兴趣爱好,推送个性化健康内容。因此,制定合理规范的国家标准,构建数据合规、算法安全、内容治理的完整治理技术体系,是营造安全健康网络环境的关键。
为推动标准制定,中网联开展多项前期工作。多次举办“人工智能为儿童——网络安全相关标准制定”研讨会,汇聚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企业负责人,以及社会组织和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助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研发路径与技术规范,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图为AI生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网联牵头联合中标院、中国传媒大学、腾讯等单位编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建设指南》,作为国内首份该领域团体标准,已于2022年在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发布,获业界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认可。
图为AI生成
据了解,为聚焦合理、规范、可操作的《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涉及未成年人应用安全指南》国家标准,中网联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多次研讨修订,并向网安标委SWG-ETS-新技术安全标准特别工作组提交2025年网络安全国家标准需求建议申请。接下来,在部委相关部门指导帮助下,中网联将继续联合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及平台企业,凝聚各方资源合力,厘清任务目标,研究路径方法,为未成年人筑牢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安全防线,助力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