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3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在主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人工智能正释放驱动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带动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各行各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正在为产业赋能、为生活添彩。
智能产业落地不断加快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031亿元,同比增长15%。“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水平不断进步,新一代人工智能正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万钢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日益拓展,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制造、交通、商贸、法律、消费、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生产生活场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网络化共享、个性化定制,还有远程化服务,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一种模式创新。”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介绍,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
在李书福看来,数字化将催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科技自强始终是数字经济的底色,数据安全始终是数字经济的底线,造福消费者始终是数字经济的底气。加强推进数字经济“卡脖子”技术的自主可控,推动数字化经济健康安全发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共享共建数字生态,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新IT’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不仅将提升产品质量及管理效率,还能以更高质量的供给形成新模式、创造新需求,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全球产业链。”论坛期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分享了他对数字经济行业和智能产业的思考。
杨元庆介绍,联想助力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在20公里的路段内先试先行,打造了“5G+MEC+V2X”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实现车路协同,提供危险驾驶提醒、违章预警、盲区监测、碰撞预警、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助力重庆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获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表示,随着人类社会走向人连、数连、物连,人类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构成了一个鲜活的数字世界。在他看来,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用四句话总结:网络一切、数据赋能、颠覆行业、定义未来。在创新方面会有很多变化,比如,组织形态的变化,科技创新的体系变成了节点加链接,节点更加强调独特的价值,强调自主性和竞争力;链接强调新生力量,产生协同性和吸引力。
“骨干企业和创新帅才型科学家主体作用日益凸显,将引领要素集聚和资源优化。全球链接演进发展,能力涌现的体系性特征日益凸显,将引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吴曼青说。
关键技术瓶颈亟需打破
如何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统性突破,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万钢表示,首先,要突破相关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在人工智能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次,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来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伦理研究和科学普及,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标准、法规研究,面向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努力消除知识鸿沟、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国家对大数据发展的重视,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在赋能新兴技术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及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类型的数据纷繁多样,亟需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撑平台,实现各领域各行业数据汇聚、融合及共享。
“这里需要的核心技术能力,一是要将不同地域、不同区域的分散数据汇聚到一起;其次,还要将各个行业、各种不同类别的数据融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真正地‘能用和好用’。”倪光南说。
“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亟需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芮晓武表示,当前,我国普遍存在数据定价难、确权难、计量难、安全风险大等问题。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打造安全的计算底座,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计算机的未来所在,也是新一代技术的方向所在。”图灵奖得主约翰•轩尼诗直言,计算机的第五个时代应该是朝着特定领域架构前进,缩小架构的范围,专注于特定的场景。
挑战会有哪些?在约翰•轩尼诗看来,在将应用程序、编程语言与架构相匹配的同时,需要想办法降低处理器的成本。“因为需要更多的处理器完成特定领域的大量工作,这就需要思考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进行集成。”约翰•轩尼诗说。(记者 姚坤森 孔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