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洞见·TMT】
近年来,软件供应链攻击事件频发。自2020年SolarWinds事件以来,业界对代码签名和证书管理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就在今年4月,国际CA/B论坛(证书认证机构/浏览器论坛)通过提案,将SSL证书有效期从398天大幅缩减至47天。
这一变革虽旨在提升网络安全性,却给企业的证书管理带来巨大压力。据行业相关机构测算,新规下,企业证书管理工作量将增加600%以上,人工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
为应对上述变革带来的影响,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国内电子认证服务企业天威诚信发布了全链路智能化SSL证书管理解决方案,目的便在于解决证书有效期缩短至47天后的行业管理难题。
“证书过期导致的业务中断事件频发,仅2024年就发生多起重大事故。”天威诚信方案及交付总监罗贇介绍说,Apple Music、星链服务、微软等企业都曾因证书过期导致服务中断,这也暴露出SSL证书传统管理模式的脆弱性。面对这一挑战,他们提出构建具备自动发现证书资产、智能监控状态、自动化验证签发、批量部署同步、安全配置检测和策略集中管理等六大功能的全链路智能化管理系统。
其中,在安全加固方面,通过统一安全配置,该系统能提升整体安全水位,消除人为错误,实现“零”过期中断;在效率提升方面,可将运维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核心创新,运维效率大幅提升;在成本优化方面,可避免业务中断带来的巨额损失,优化人力资源投入,实现降本增效。
具体创新点在哪?罗贇介绍说,该系统主要是从“工具”升级为“生态引擎”,破解“系统性问题”而非“单点问题”,以“全链路自动化、策略驱动智能治理、生态化融合”的三位一体优势,破解企业管理碎片化、运维高负荷、合规复杂等系统性难题。
“在数字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SSL证书管理已从技术问题上升为业务连续性问题。”业内网络安全技术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就SSL证书管理而言,自动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需要兼顾国际标准与本土合规。也有观点认为,SSL证书管理的变革折射出更深层次的行业趋势。
在罗贇看来,证书管理领域未来或将呈现信任载体多元化、管理边界泛化、合规体系复杂化趋势。信任载体多元化即管理对象将从Web的TLS证书,扩展到物联网设备身份、代码签名证书、文档签名证书等,构成一个更广泛的“数字身份”世界;管理边界泛化即随着边缘计算和混合云的普及,证书的管理边界将无限扩展,无处不在;合规体系复杂化即全球各地的数据安全和加密法规(如国密算法)将进一步深化,企业需在多重标准下运营。
“全链路智能化管理系统可很好应对这些变化,其在设计之初就秉持了‘生态化’和‘平台化’的理念。”罗贇介绍说,从架构上来说,该系统是一个“数字信任平台”,通过强大的API和适配器,可以灵活地接入和管理不同类型的数字凭证,为未来信任载体的扩展预留了空间。从能力上来说,通过提供“统一的策略治理”,无论证书部署在何处,都能受到一致的安全策略管控,轻松应对边界泛化的挑战。从基因上来说,该系统具备“原生的合规能力”,深度支持国密等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构建既能全球互联,又能满足本地化合规的数字信任体系。
“随着物联网、边缘计算、后量子密码等技术的发展,数字信任体系亟待从单向证书管理向多维身份验证演进,这离不开行业协同创新。”罗贇说。(雷渺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