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 张晨昊 李政葳 赵鹏超)9月8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高林表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履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推动以高水平网络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
高林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
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不断完善。针对各界关注、百姓关切的突出问题,我国制定印发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政务应用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发布了400多项网络安全领域国家标准。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显著增强。在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下,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按职责扎实做好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保护工作部门切实履行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安全保护和监管责任,运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社会各方面协同配合,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防护能力持续强化。
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不断健全。我国印发了《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协调和通报工作机制,与各地区、各部门建立了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汇集信息、监测预警、通报风险、响应处置,构建起“全国一盘棋”的工作体系。
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实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建立起数据安全管理认证、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数据分级分类保护等制度;强化重点行业领域数据安全保障,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重点领域专项检查等一系列的专项工作,有序实施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等工作。
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加速构建。印发《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发展纲要》,设立了网络安全一级学科,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建设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网络安全学院学生创新资助计划和开源安全奖励计划等一系列奖励计划活动,鼓励和支持高校学生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创新活动。
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得到大幅提高。从2014年开始,今年是第12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针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网络安全热点问题,开展网络安全论坛、宣讲和互动体验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尤其是深入到社区、校园等开展宣传普及活动,极大提高了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让网络安全意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