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但仅有大模型是不够的。”在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5)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这样说。
他认为,过去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两大痛点——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前者在近一年已显著改善,但后者仍未解决。“大模型缺少‘手和脚’,不会使用工具,不能直接‘干活’。AI发展如果停留在大模型阶段,只能成为玩具,而非生产力工具。”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下半场,智能体技术加速突破实验室边界,深度融入产业核心领域,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关键引擎。在此背景下,ISC.AI 2025以“ALL IN AGENT”为主题,加速推动智能体技术的颠覆性创新、产业深度融合与生态体系繁荣,开启智能体时代全球发展新纪元。
推动AI技术和数字安全的融合发展成为助力数字化建设、提速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ISC名誉主席、教授邬贺铨表示,首先,要深化行业大模型协作,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其次,要加速大模型技术创新与架构演进,提升效率与可及性;第三,要创新升级数字安全防护体系,构建AI驱动的主动免疫;最后,要深化国际合作,共建开放、包容、安全的数字未来。
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呈群体性突破之势,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特征更加明显。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工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志国表示,人工智能和安全领域的结合日益紧密,要坚持技术创新,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坚持融合赋能,壮大产业发展生态;坚持协同共治,形成安全发展合力。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力量,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分委会主任委员郝志强表示,智能体技术正在重构安全攻防体系,亟需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安全为基石,构建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现代化能力体系。
“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的。”周鸿祎认为,智能体才是解决之道。它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其核心在于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利用大模型进行复杂任务规划的能力。
本次ISC.AI 2025大会由全球首个L4级别的智能体系统“纳米AI”深度赋能,大会开场show由纳米AI智能体蜂群支持,溯源民族精神血脉,全景展现从顶层战略到产业腾飞与科技突破的跃升,演绎大国崛起史诗。开幕式由首个纳米AI赋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主持,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为与会观众带来全新参会体验,开创智能体办会“试验田”,为智能化时代探索无限可能。
纳米AI采用首创的“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技术,实现了智能体间的记忆共享,解决了“协同困境”,确保任务规划、协同执行、自我迭代的高效统一。其平台已汇聚超5万个L3智能体,用户通过自然语言即可搭建自己的“Manus”(指代L3智能体)。在蜂群框架下,这些智能体组成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的L4团队,能完成如“一句话生成10分钟电影级大片”的超长复杂任务,效率从过去的2小时缩短至惊人的20分钟。
在网络安全领域,智能体对网络安全正逐渐形成颠覆性影响。周鸿祎表示,当前企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安全运营专家稀缺且培养周期长;另一方面,“智能体黑客” 的出现使攻防对抗进入 “机器对机器” 的新阶段 —— 单个黑客可操控上百个智能体黑客,批量发起自动化攻击,加剧网络战风险。(记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