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望光年之外,探宇宙星辰,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永恒渴望。当下,中国的天文观测水平在国际上逐渐领先,特别是近年来大型巡天项目的建设,使得人类在宇宙探索的征程上迈上了新的台阶:现代天文学已进入大数据时代。
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天文学需求,中国移动主动响应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要求,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算力大脑项目。在云南创新试点开展广域高吞吐技术研究,打造“数据快递”新型服务,实现天文学海量原始数据的安全、快速、远距离传输,数智化赋能现代天文学算出更远的星空。
科技攻坚解决天文学难题
2024年12月3日,由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研究院、信息技术中心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攻坚团队依托协同创新基地的助飞行动,开展广域高吞吐技术研究。攻坚团队分为两组分赴昆明和丽江,开展天文数据远距离传输场景调测,将天文数据从丽江天文台传送到位于昆明的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处理。
丽江天文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高美古村,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的一部分,于2004年建成,海拔3200米,拥有优良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从该天文台获取观测数据,进行天文研究。
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王建国表示:“有效观测只是天文学研究的第一步,海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才是现代天文学的难题。为了更好的观测效果,天文台往往建在远离灯光污染的偏远地区,而数据处理中心往往在市区,两者相距几百乃至数千公里,这给数据传输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天文学的大数据时代,当大口径全天巡视望远镜打开巡天时,一平方千米望远镜阵每秒钟便会产生10TB的数据,相当于每秒产生约200万张高清照片或5000部高清电影的数据量,如何传输和使用这些海量数据成为天文学家面临的难题。
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员杨红伟表示:“为了解决天文学面临的难题,我们和云南移动联合开展广域高吞吐技术研究,希望达成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广域高吞吐技术将丽江天文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昆明,实现TB级数据在分钟级内传完。二是利用广域存算分离技术将丽江天文台的数据实时自动化传输到昆明,从而降低丽江天文台存储资源的占用,满足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对于数据实时计算的需求。”
“数据快递”加速“搜星”进度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调测,本次广域高吞吐技术研究取得成功,能够在丽江到昆明500公里的10Gbps链路带宽的现网测试中达到8.89Gbps的有效传输速率。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网络部集客产品支撑经理艾林表示:“本次试点成功破解了传统TCP协议在长距广域网环境下数据传输吞吐速率低、即使多流传输也有性能上限的问题。同时测试了‘数据快递’在SPN与云专网下的速率,运用了最新SRv6、广域RDMA等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满足‘东数西算’背景下海量数据跨广域网传输的需要。”
在广域高吞吐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移动打造“数据快递”新型服务,主要应用于天文台、智算中心等长距离大数据传输。这是网络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联合创新,在业务开通方面,支持分钟级自动化开通和带宽弹性配置;在数据传输方面,实现广域长距、有损条件下的高吞吐数据传输。
运用“数据快递”新型服务,凭借覆盖云南全省的全光品质运力网,可将丽江观测站、抚仙湖观测站等收集的海量原始数据安全、快速地传递到几百公里外的昆明算力中心。通过全光运力与算力的融合,云南天文台将开启天文探索的新篇章。
云南天文台2018年发现特殊致密双星系统,2023年搜寻到155颗大质量脉动变星及其候选体,2024年成功捕捉超新星SN 2024ggi激波突破信号……每次的拓展与发现,都把我们的目光带向了宇宙更深处。在中国移动数据快递服务的赋能下,我们相信,关于宇宙星辰的秘密都会在未来一一解开。(记者 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