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2日至9日,本报法治经纬版推出“依法治理网贷乱象”系列报道,聚焦网贷背后各种乱象,探寻依法治理路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当下,不少年轻人包括一些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深陷网贷泥潭而无法自拔,他们以贷养贷,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面临法律纠纷和信用危机,甚至有人因此自杀身亡。
悲剧背后,固然与一些年轻人消费观不正,缺乏必要的金融风险意识有关,但也离不开一些不良网贷平台“请君入瓮”的套路:网贷广告在各类平台满天飞,虚假宣传让年轻人掉以轻心;与其他不良机构勾连,推出“培训贷”“美容贷”等,以“零门槛、低利率”“快速放款”等诱导年轻人上钩;暗藏手续费、征信费、担保费,变相收取“砍头息”,恶意设置还款障碍导致年轻人债务堆积难清偿……
多一点提醒,或许就能阻止一些还没有还款能力的年轻人涉足网贷——根据规定,在申请网贷过程中,放贷机构必须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对借贷产品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严一点审核,或许就能阻止一些还没有还款能力的年轻人越陷越深——建立个人网贷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放贷机构严格审查贷款申请,防范以贷养贷行为。
远离不良网贷,根治不良网贷,需要年轻人擦亮眼睛,树立正确消费观,提高财商;更需要运用法治,监管部门应对网贷平台资质、业务流程、资金流向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精准度,加大对不良网贷平台的整治力度。同时也要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为年轻人提供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让有需求的年轻人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贷款消费。(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