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瞄准科技前沿 筑牢创新根基
首页> 网安频道> 技术前沿 > 正文

瞄准科技前沿 筑牢创新根基

来源:科技日报2024-06-18 20:50

  从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到“祝融号”探测火星,从体细胞克隆猴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从“慧眼”卫星直接测量到迄今宇宙最强磁场到“中国天眼”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建设了一批“大国重器”。原始创新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潮头。

  一批基础研究领域跻身世界前沿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会对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小猴的桥段印象深刻。如今,孙悟空的这项绝活,真的成为现实。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只猴宝宝“华华”诞生。

  这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两只猴宝宝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重点是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八年来,我国成功组织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基础研究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在基础物理领域,我国在量子通信、超导与拓扑物理、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磁约束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等方向实现国际引领。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三重简并费米子,首次实现原子级石墨烯可控折叠。

  在化学领域,我国在新型二维材料创制、纳米催化、数据驱动的智能机器化学家等方向实现国际引领。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国在克隆猴、脑认知和脑疾病机理、干细胞等研究方向跻身世界前沿,开启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在深空探测领域,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

  这八年,基础研究领域捷报频传。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引领我国一批基础研究领域跻身世界前沿。

  “大国重器”成为探索前沿科学利器

  5月15日,上海传来好消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上海光源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整体性能已位于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前列。

  工程试运行期间,新建线站已为用户服务约8万小时,用户发表科学论文近500篇,其中《科学》《自然》《细胞》等期刊论文12篇,并为35家国内领军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支撑科技发展的效果初步显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够提供人类从事前沿研究所必需的极限、综合研究手段,是支撑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着策源地作用。八年来,我国布局建设了一批“大国重器”,支撑我国科学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的脉冲星超900颗;同时,它的高灵敏度观测还发现了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创造了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打破了保持23年之久的45万高斯稳态强磁场的世界纪录,为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极限稳态磁场研究手段。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记录到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完整记录了大质量恒星死亡瞬间万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爆发全过程……

  八年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的跃升,成为开展基础研究、获取原创成果的利器,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党和国家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八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键政策措施。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制约基础研究发展的问题,《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重点任务,明确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意见》印发后,许多专业人士评价,这是一份推进基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对新时期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作出全面部署,我国基础研究发展迎来黄金发展期。

  此后,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政策文件,围绕优化总体布局、强化原创导向、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支持机制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

  此外,《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关于加强数学科学研究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文件出台,逐步形成新时期加强我国基础研究的政策体系,为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与此同时,科技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高校院所扩大科研自主权、科技评价激励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发布实施,为基础研究发展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

  八年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牢牢把握创新和发展的自主权,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实现重大突破。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我们相信,面向未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 责编:刘昊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加载更多